南部战区水兵某勤务保证大队医院收到来自湖南长沙的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
红网时间新闻记者 朱丽萍 通讯员 顾桥红 吴静欣 刘基 湛江报导
“无论是站岗放哨,仍是保家卫国,你们都义无反顾地肩负着职责,为党、为国家、为公民都作出无私奉献……”,9月下旬,南部战区水兵某勤务保证大队医院收到来自湖南长沙的一面锦旗和一封感谢信。
翻开信封,一千公里之外的真情流露让官兵们倍感欣喜,咱们也才知晓,医院卫生员唐嘉在度假乘坐列车时,活跃救助这名长沙旅客的感人事迹,纷繁为她的爱心善举点赞。
“发扬‘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光荣传统是历届大队党委赓续接力的崇高任务,大队虽通过屡次改革调整转隶,但这份‘传家宝’一直牢牢攥紧在每名官兵手里。”大队政委肖义飞深有感触地说。数十年来,大队与大众一直保持着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鱼水友情,创始了双拥作业的杰出新局面。
民房失火,大队消防官兵紧迫救援。
抢险救灾冲一线
9月6日,本年第11号超强飓风“摩羯”在广东徐闻县二次登陆。登陆时中心邻近,最大风力17级(58米/秒)。依据上级指示和防抗飓风计划,该大队提早谋划布置,抢险救灾分队全时备战,枕戈待旦,做好紧迫援助驻地救灾预备。
暴风高文,暴雨如注。飓风过境,整个港城被笼罩在一片昏六合私自。
其时,驻地村庄一位上了年岁的孤寡老人张阿婆,是大队医院的结对帮扶目标,她的腿脚非常不利索。飓风登陆时,房子漏水,家里变得一片狼藉,张阿婆吓得蜷缩在床上不敢动弹。参加抢险救援的大队医院卫生员顾婷婷,回忆起其时的情形仍记忆犹新:“我和战友趁风眼之际将阿婆从家里背了出来,飓风往后返回家时,卧室这边的房顶都吹塌了。”
2023年7月,飓风“泰利”在湛江市南三岛滨海登陆引发险情,获救的吴氏配偶向大队保镳勤务营分队长陈良送锦旗。
回想起飓风带来的风险灾祸,驻地大众和官兵常常都心有余悸。相同,上一年7月17日,飓风“泰利”也是在湛江市南三岛滨海登陆,1艘当地渔船因螺旋桨被绳子缠住,失掉动力后被波浪推游至军港内,其时天空电闪雷鸣,海面风高浪急,小舟随时有倾覆的或许。
第一次遭受这样的险情,渔船上的吴氏配偶惊恐万分,两人卧趴在船上瑟瑟发抖。不时昂首望向岸边,大声呼叫,企图寻求协助。
“海面上有条船在向咱们求救,先救人!”大队保镳勤务营分队长陈良在港区巡查执勤时,发现这一险情。在了解状况后,陈良及时上报单位,单位领导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通过战友合力救援下,渔船成功挽救,避免了渔民生命财产损失。
两天后,获救后的吴氏配偶在村委的陪同下,特地来到保镳勤务营,向陈良连连道谢,言语呜咽:“要不是你们及时发现救了咱们夫妻,后果不堪设想,感谢在最危险的时分,总是有你们解放军!”
2014年,驻地暴雨导致水岸堤堰陷落,官兵赶赴一线紧迫抢险救灾。
自2014年以来,大队先后出动官兵2000多人次,出动各型保证车辆200余台次,有力援助了驻地大众救灾复产和重建家园;油料专业消防分队多年来进步警惕,40余次依照驻地恳求出动救活,成为了大众生命财产的“守护神”。
双拥共建助复兴
“感谢解放军叔叔赠送的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我好喜欢,我必定好好学习,不断尽力,进步自己的成果,将来不孤负你们的希望,报效祖国!”在物资油料库房学习室,官兵们围坐在一同,聆听着对口帮扶的麻斜中心小学5年级学生张梓馨写来的《致解放军叔叔的一封信》。听着小朋友写来的感谢信,看着略显歪扭的笔迹,官兵们脸上乐开了花。
民族要复兴,村庄必复兴。该大队党委活跃与驻地党安排树立共建联系,遴派20余名理论宣扬主干就党务作业、理论热门、军民共建等问题进行面对面沟通。
驻扎一地,当造福一方。该大队为2所辖区偏远校园赠送2000册图书和价值1万元的文体器件,极大地改进了校园的文明设备和教育条件。先后遴派50余名官兵为驻地中小学安排学生军训7次,常态化展开“浪斑白 红领巾 手拉手”“军港敞开周”等特征活动,有力培树增强驻地公民的爱国精神和国防观念。
6月1日,官兵与学生共庆六一。
6月1日当天,该大队安排官兵赴驻地麻斜小学与全校师生展开军地庆“六一”共建活动。部队军乐队精彩演奏《公民水兵向前进》《当那一天降临》《歌唱祖国》等军乐曲目,校园全体师生挥舞着手中的国旗,热心跟唱,响亮的号角、幼稚的声响,一同交织出美好动听的乐章。
红领巾簇拥着浪斑白,浪斑白守护着红领巾,官兵儿童欢声笑语,纵情歌舞,偌大的现场俨然成了一片欢喜海洋,生动描绘出鱼水一家亲的动听画面。
国无防不立,民无军不安。在麻斜大街中心有一条宽阔平整、洁净整齐的新补葺柏油路,乡民取名“麻安路”。姓名的由来,正是“麻斜公民休养生息”的简意。
谈及此路,该大队工程建造部分领导告知记者,直属油料库房与驻地村庄相邻,营区门口的主干道为军民共用行进,数十年车辆来往频频,路途受损严峻。
“该路是乡民出行创收的必经路,也是部队实行任务的强军路,”该大队与驻地村委达到一致:要致富先筑路。速战速决,补葺好路面既能便当乡民出行,更能保证部队快速执行任务。为此,两边一起建筑这条军民公路3.5公里,并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大队与驻地村委共建公路“麻安路”。
通车后,乡民出行得到很大提高,告别了“夜晚一通黑,雨天两腿泥”的困顿,纷繁给予好评。在邻近开了食品店的刘女士慨叹地说:“曾经进货的时分,供货商的厢式卡车都不肯进来,坑坑洼洼,雨天更是遭罪,现在宽阔了,漂亮了,更方便了!”
戎行打胜仗,公民是靠山。据了解,驻地还在随军家族工作、武士子女上学、公共交通出行、适龄青年联谊等方面给予部队大力支持,拓荒“绿色通道”,保证好“为军服务最终一公里”,继续掀起拥军优属、助力国防的热潮。
军爱民,民拥军,军地鱼水的厚意故事还在这片热土不断融合、拓宽、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