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5日讯2月6日起,享有“江南牡丹榜首园”美誉的东湖牡丹园将在非花期免费对外敞开,这也是东湖首个在非花期免费对外敞开的花卉专类园。
江南园林景致
仿若满载牡丹前史与文明的博物馆
东湖牡丹园盛花期。通讯员王彬 摄
园区以花卉为主题,复原江南园林景致。在非花期,市民游客可在园中观修建与园林,接触前史的温度,感知人文的见识。走进牡丹园大门即可看到重达68吨、坐落于大门广场的特大天然景石,这是由闻名楹联家白雉山先生作赋、92岁高龄书法家陈义经先生书写的《武汉东湖牡丹园赋》,上面书写着牡丹的前史与北花南移的艰苦。
园中镌刻“江南榜首牡丹园”的石碑。记者范雅琴 摄
在园中散步,可看到镌刻“江南牡丹榜首园”“南国独享”等石碑巨大而注目,浮雕墙以牡丹园建园前史为载体诠释着建园的辛苦进程,还有白居易手拿烛台诵读《惜牡丹》、陈义经挥毫泼墨书写《武汉东湖牡丹园赋》、湘云醉卧花丛、刘禹锡喝酒赏花等场景的打造引人入胜。此外,园中以玉钩桥、醉香廊串联起院内的诗意与风光,有双层重檐八角亭的牡丹亭和标志国泰兴盛、春风无限好的沉香亭供市民游客歇息。
非花期免费对外敞开
进一步开释生态旅游空间
东湖牡丹园内的牡丹亭。通讯员赵丽 摄
武汉市东湖牡丹园坐落东湖风景区梨园广场的南侧,距武汉长江二桥仅10分钟的车程,西临武汉二环线,东依美丽广阔大东湖,是进出东湖风景区的重要门户。东湖牡丹园的前身是东湖花卉盆景研究所,1997年开端建造,其时从洛阳、甘肃等地引入牡丹,进行“北花南植”试种。2004年东湖花卉盆景研究所大面积栽培成功,改写了“自古江南无牡丹”的前史,正式树立东湖牡丹园。
东湖牡丹园内的醉香廊。通讯员赵丽 摄
作为集牡丹欣赏、文明、休闲为一体的牡丹主题公园,东湖牡丹园一向备受社会各界重视。东湖风景区管委会经过调研等方法广纳民意,严密谋划,决定将东湖牡丹园终年向市民游客敞开。东湖磨山景区相关负责人表明,此前东湖牡丹园只在花期对外敞开,为了打造“国际名湖 公民乐土”,东湖牡丹园将作为首个在非花期免费敞开的花卉专类园,进一步开释生态旅游空间,建构愈加生态、绿色、人文、生机的植物专类园区。(长江日报记者范雅琴 通讯员彭冲 邹卉)
【修改:邓腊秀】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使用商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