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钱江湾
“陈旧的东方有条龙,它的姓名就叫我国;悠远的东方有一条河,它的姓名就叫黄河……”多少年了,这首歌一向鼓励着我去探看黄河飞跃流动的踪影,寻访龙的传人悠远的前史过往。
坐落山西临县黄河古渡的碛口古镇,就成为我的下手处。碛口镇是黄河滨上的一座古镇,坐落山西省吕梁山深处的临县境内,黄河因“碛”而险象环生,碛口因“险”而成百年商埠。在前史上,碛口为许多朝代的军事要冲兵家必争。到了明清至民国年间,这儿凭仗着黄河天险一跃成为我国北方闻名的商贸重镇。
由于黄河流动到碛口这一段时,落差10米多、连绵几百米长的暗礁,导致水急浪高,船筏无法通行,抵达碛口后,需求转为陆路的骡马、骆驼运送到太原、京、津等地。回程的时分也是这样,要绕开暗礁险峻上岸靠人力装缷。所以,碛口成了当之无愧的物资中转站,鼎盛时期的碛口码头每天交游的船舶有百来艘之多。
曩昔时代的运送,黄河是最重要的水上高速公路,碛口古镇便逐步成为黄河文明的一个缩影和标志。有一位学者曾点评它:在碛口这块净土上,能找到中华民族国魂、邦本、国运、国力的影子,这话确实很契合其时的实情。
来到古镇,卸下行李后的榜首件事,便是登临河畔的黑龙庙。站在高处俯看,黄河流到这儿进入了一个与湫水河相汇的转弯,不再那么湍急。小镇山环水抱,阴阳交会,卧虎山和黑龙庙相依相偎,既有大山之气势,又有黄河之雄壮,构成了“虎啸黄河,龙吟碛口”的绚丽画卷,难怪古镇碛口被称为“九曲黄河榜首镇”!
碛口古镇的大街很有特征,院与院之间大多有小门相通,随意从哪一个院子进去,总能通过小门旅游到其他当地。我和一个好团友进时走散了,但过了二十分钟又在前面汇聚了。高高低低的商铺依山而建,真能感受到“村是一座院,院是一山村”的建筑艺术美学。
徜徉在明清时期的斜坡式的街巷里,随处可见的票号、当铺、货号、店肆,沿河滨雨后春笋的客栈,斑斓的民房墙瓦,青黑的卵石路面,淡淡地潇洒着奇峻的古韵,如同是在向远道而来的我诉说着,陈旧商埠旧日是怎么凭仗得天独厚的南北通衢而茂盛和光辉的。
天黑,我所落脚的与黄河零距离的客栈,红灯笼随风飘忽。几个团友十分振奋,在河滨的凉台上侃侃而谈,刚刚学习的“剪影”三板斧让咱们对行将启幕的黄河美景充溢了神往。
枕着黄河只要几米来远的客床,耳边传来的黄河之水淙淙中隐含霹雷的声响,一时让我难以入睡。想起刚看到的黑龙庙上题的楹联:“物阜民熙小都会,河声岳色大文章”,更逼真地体会到了千百年来一方黄河水,哺育了多少龙的传人!
第二天的重点是实地体会黄河人家风情。小巴车沿着开满格桑花的公路回旋扭转波动了好几公里,抵达了当地的名村李家山,走进了隐于大山深处空灵幽静的乡民日子。闻名画家吴冠中先生这样描绘李家山:“从外部看像一座荒芜的汉墓,一进去是很陈旧考究的窑洞,古村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子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找到。”吴冠中将其列为自己一生中的三大发现之一。自此,李家山随黄河古道声名鹊起,每天来旅游的人川流不息。
李家山村形似凤凰,民居依凤身、两翼而建,错落有致地散布于峻峭的山坡上,上下的民居落差有几十米。操着晋西方言的中年妇女热心地推介着当地的黄河滩枣是怎么的香甜,网红模特大爷不断摆拍逗着咱们一行高兴,动听的民歌小调飘扬在秋叶纷飞的山沟。
绕着最高处的屋间小路停停拍拍,我感觉这儿很有点象前几年去过的篁岭格式,村居也是上下左右纵横交错,但李家村的建筑风格清楚透着一股浓浓的秦晋风,与徽派民居截然不同。
我在想,李家山遗世特立的存在,如同能触摸到旧日黄河古渡空前昌盛背面的那一种特殊的出生和安静;而时至今日,从咱们游人的眼里,这儿又变成了与黄河现象同生共荣的打卡地。吴冠中独具慧眼的发现和点评,给小村带来的羊群效应还在继续。
乘坐当地船工的小快艇,沿途观看几公里的“黄河岩画”,是接近黄河知道黄河的进程。通过千万年黄河水的冲刷和风蚀,时刻白叟硬是将岸边密密麻麻耸峙的石壁打造成一组组耐人寻味的图画!这些沟沟壑壑、纵横纹路要靠幻想、猜想和比较,才干意会到一丝丝的形似。往复两次的黄河岸边游弋,充溢玄机的岩画让我心生无限的猎奇。
有的形似繁体字的“福、禄、寿”和双喜字,还有的像百兽图、祥云图、鸳鸯戏水、百年好合图。当然,除了二维码式的线条比较粗浅,总算有人猜出了其间一块面积巨大状如宽银幕的图画很像清明上河图,如同能从中折射出黄河岸边的风土人情。
还有一幅岩画从全体上调查,很像敦煌岩画,杂乱的线条,枯黄的布景,能将咱们拉回千年之前的南北朝时代。
形似一只只面朝黄河的神龟或大象的巨石,则是队友们喜爱的合影处。我也不由得跳将上去,在河风轻拂、阳光温暖的布景下来一张“黄河照”。
发黄的河滨沙柳现已一片嫩黄,袅袅婷婷妩媚极了,它以自己的曼妙和柔情陪伴着坚实冷峻的岩画,度过经年的冷雨黄沙。
“黄河岩画”如同是凝结的音乐符号,到底在预言和警示什么?仍是在慨叹和叮嘱什么呢?历经几千年的黄河之水不分昼夜的浩淼飞跃后,时至今日人类依然似悟非悟,它牵引着咱们继续不懈的探求。
来到山西临汾吉县和陕西延安宜川县接壤的黄河壶口瀑布,一瞬间被眼前壮丽的现象惊呆了。多少回出现在他人眼里的黄河壶口瀑布,此时此刻,就这样真逼真切,原味原汁的呈现在自己的视界内。尽管有些迟到,所幸并未缺席。
滔滔黄河到这一段,被两岸的莽莽苍山所挟制,捆绑在一条狭隘的石谷中,本来有二三百米宽的激流忽然收束为四五十米,所以才会构成飞跃怒啸、山鸣谷应、状如巨壶翻滚的人世胜景。整个壶口瀑布景区包含八个景点,一个个姓名也表现了命名美学,如旱天鸣雷、十里龙槽、冰峰倒挂、晴空洒雨、山飞海立、霓虹戏水、旱地行船、壶底生烟等等,既形象生动又朗朗上口。
比方这“旱地行船”就很有写实的前史沧桑感。因壶口瀑布艰险,改用人挑或用畜驮将货品送到下流的码头,空船旱地行船的情形便是那些悠长前史的描写,蕴含着说不尽的年月痛苦。
顾不得三个多小时舟车的劳累,在瀑布扬起的苍茫“雨雾”中,我一遍遍的端祥,站在不同的视点倾听,似是与神交已久的老友别后重逢。从上游湍急流动的黄河水,途经壶口时,犹如进入了一个狭隘的瓶颈,飞跃的急流在垂直下切时急吼吼要飞越阶坎,当具有必定落差时,便构成浊浪排空的漫天飞瀑,宣布的嘶鸣声响遏行云,几米之外听不清团友在说些什么。
离瀑布十几米远的当地,有吸引游客摆拍的老汉,还有被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小毛驴。有几个游人骑上小毛驴到瀑布边拍民俗风情照。我绕过他们,生怕被无谓的游戏分割了名贵的瀑边听觉和视觉。
听说壶口瀑布最佳欣赏期,除了春季4、5月份雨后春笋的山桃花怒放的时分,秋风吹过的时分,常能惊现彩虹横卧的奇秀现象。古人曾有诗句“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便是对此生动的描写。儿时熟背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飞跃到海不复回” ,诗中勾画的大河飞跃现在看来,不只浪漫并且真实。
果不其然,秋日的艳阳高高挂在峡谷之间,忽然发现彩虹似一条巨龙飞挂在瀑布上,看上去分外的壮丽,像是专门为咱们架起的虹桥,我诲人不倦地看着拍着,迎面飞洒的雾水一遍遍的淋湿了我的衣裤,好在往阳光一站,一瞬间就晒干了。
相隔一二十米的彼岸便是陕西辖属的地界。深褐色的山岩上,豁然刻有“黄河大合唱”的几个赤色大字,写在这儿既恰当也形象。它不由得使我联想起抗日战争时期闻名诗人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的《黄河大合唱》,那昂扬汹涌的歌声犹在耳际回旋: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吼怒!黄河在吼怒!
来回游走于观景台上下流的岸边,凝望着欢腾翻扬的黄色瀑布,耳闻隆隆的飞流宣布的巨响,我感到一阵阵的颤栗和震慑,从脑海里调集的词汇如同怎样也难以描画与比较。我想起许冠杰的“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忆今朝!又悄悄捡起杜甫的“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想象暮色下飞跃不息的黄河水,是否还有“乱云低傍晚,急雪舞回风”的清凉和迷离呢?
瞧这壶口飞瀑的气势,那确实是“群山万壑赴荆门”的义无反顾和“乱云飞渡仍沉着”的淡定自如。它既是夏天里烈日下的“暴风骤雨”,也辉映着金秋里雨后春笋的“山乡剧变”;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遥遥呼应和天衣无缝;是大自然“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江州”的豪放和雄壮;是“竹杖芒鞋轻信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率和随意。
谛听着溅珠泼玉洒银涌金如雾似幕的黄河飞瀑声,这或许不是那种转轴拨弦、轻拢慢捻如“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山穷水尽,而是“银瓶乍破水浆迸,银骑杰出刀枪鸣”的振聋发聩,在广阔的秦晋原野上,犹使人模糊穿越了当年横刀立马焰火纷飞的时代,太多太多厚重的前史故事翻天覆地向我涌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